這次回台北,到阿叔開的店裡閒晃,看到了這樣的怪東西:圓圓的花盆,上面長了草。就好像某個人頭上長出綠色的草一樣有趣,陶土的盆身上還用印章蓋了個可愛的小小戳記,標明造形來自店家原創。

學美術出身的阿叔利用自家的空地,搭建了窯場,就這樣親手燒製這些質樸溫潤的「造形」,再加上不同植物的搭配演出,就彷彿人頭上開出不一樣的花草,給日常生活中多一點樂趣,也把那屬於山的鮮活綠意給邀請了進來。

是因為山的關係讓阿叔進行植栽創作,並以此創業嗎?我沒有問,只是在心裡這樣小小的以為。但是溫潤質樸的容器外觀,是讓作品多了一分泥土氣,而不是像陶瓷亮釉那樣的「貴氣」。



蠻喜歡這樣樸拙的「物」,因為那讓我感到一點點的「野氣」,一點點跟泥土的牽連。在石化製品如此精緻發達的時代,一點點的木製品、陶製品、棉麻製品都能喚起遠古人類對泥土的記憶。

人們從自然中取各種元素金木水火土加以提煉、造形,製成日常生活所需,人死後器物敗壞,像人一樣還原成各種元素進入土地的懷抱中,等待下一次輪迴。



「這種植物要澆水,兩天一次,一次
60 -70c .c.,我給你一個小量杯,每次澆兩瓶就差不多了。」阿叔貼心的解說,雖然我父母親在家中陽台栽種了不少植栽,但是要我自己獨力照顧植物,高中以後就很少有這樣的經驗了。

小時候除了偶爾幫忙父母親澆花以外,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把教室後面的一棵奄奄一息的虎尾蘭給「救活」過來的經驗。

由於整潔分工被分配要照顧盆栽,所以我開始照顧這株幾乎所有葉片都萎縮在一起的虎尾蘭。我拿掉他身上的枯葉,修剪掉他身上枯萎的部分,並開始澆水,還從家裡拿來一點「花寶」灑在上面。而原來萎縮的虎尾蘭就像是回應我的行動一般,每天一點一點的恢復原本的青蔥翠綠,我也在心中希望他能一天比一天更旺盛。像是沙漠中遇雨綻放,虎尾蘭最後終於恢復成他該有的樣子,成為教室後一株不容忽視的綠勢力。

把這盆「小綠毛」給帶回家,也許是我幼時照顧植物經驗的延伸吧。



小綠毛植栽創作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