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河西四郡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B2%B3%E8%A5%BF%E5%9B%9B%E9%83%A1
由來

公元前121年,游牧於河西地區的匈奴昆邪王和休屠王投降漢朝,漢將其所降的四萬餘人安置在隴西、北地、上郡、朔方與雲中,被稱為五屬國。隨後,漢朝在昆邪王和休屠王原來的游牧地區,設置了河西四郡,即現在的酒泉、武威、敦煌、張掖。

 歷史意義

有學者認為[1],河西四郡的設立使河西地區逐步由游牧區變成了農業區,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它分割了游牧的匈奴同羌族的聯繫;同時,也讓漢朝同天山以南的農業諸國,以及天山以北,巴爾喀什湖一帶游牧的烏孫結成了抗擊匈奴的聯盟,後來天山以南的農業諸國都臣服漢朝,併入漢朝的版圖,這就加強了漢朝的實力,削弱了匈奴的影響。最後,這個新興的農業帶將中原農業帶和天山以南農業區連接起來。這為將來絲綢之路的開闢提供了便利,對於東方與西方的聯繫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武威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AD%A6%E5%A8%81

武威市位於中國甘肅省的中部,是甘肅省下轄的一個地級市。這裡有一座雷台漢墓,雷台地區在東漢時期是一位張姓將軍的家族墓地,在高台下是他們的墓室,內有大批銅車馬著名的銅奔馬就是在這裡出土的。現在雷台上有一座祭拜雷神的道觀。另外有「白塔寺」,是元代西藏的一位首領和元朝中央的一次會盟的地方,在那裡見證了西藏正式歸於元朝中央管轄。

# 武威很早就有人居住,是古代西羌的地域,在《禹貢》中屬於九州之雍州(後有涼州)
# 漢武帝開拓西域,新增四郡,史稱河西四郡。前 101年(武帝太初四年)設立武威郡[3],取「武帝之威到達河西」之意
# 以後陸續有姑臧、涼州等稱謂,歷代都是當地行政中心
# 曾為十六國之前涼,後涼,南涼和北涼四朝古都,在南北朝時期是一塊快速發展的地方
# 元建甘肅行省,武威在其中
# 民國時,改為武威縣

張掖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5%BC%B5%E6%8E%96

張掖,古稱甘州,位於河西走廊中部,以「張國臂掖,以通西域」而得名,漢朝時即為河西四郡之一。張掖歷史悠久,文化發達。據《史記·卷001·五帝本紀》記載,「帝顓頊…… 西至於流沙」,「流沙」即位於張掖居延縣(《漢書· 地理志》);西漢時期霍去病曾在此大破匈奴,後成為古絲綢之路上的重鎮。因水土宜人、物產豐富,而被稱為「金張掖」。1986年12 月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張掖為第二批國家三十八個歷史文化名城之一。總面積4.2萬平方公里,人口125萬人,其中農業人口100萬。有漢、回、裕固、藏等26個民族。

酒泉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9%85%92%E6%B3%89%E5%B8%82

酒泉,古稱酒泉郡,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西端,全市轄一區、二市、四縣即肅州區,玉門市、敦煌市兩市,金塔縣、瓜州縣、肅北蒙古族自治縣和阿克塞哈薩克族自治縣。

酒泉為2002年6 月18日新設地級市,撤銷原「酒泉地區」和縣級「酒泉市」,設立地級酒泉市,增設縣級行政區肅州區。

* 酒泉,因傳說泉中有金,故又名「金泉」史載漢武帝元狩2年(公元前121年),驃騎將軍霍去病西征匈奴,大獲全勝於此武帝賜御酒以賞,霍去病以功在全軍,人多酒少,遂傾酒於泉中,與將士共飲,自此便有「酒泉」之名
* 前104年(武帝太初元年)設立酒泉郡。

敦煌 from http://zh.wikipedia.org/zh-tw/%E6%95%A6%E7%85%8C

* 春秋時,此地因「地產好瓜」而得名瓜州。戰國時,屬於大月氏國。
* 西漢初年,曾被匈奴佔據,後歸漢朝,前 88年(武帝後元年)設立敦煌郡,[1]意「敦,大也,煌,盛也」,為河西四郡之一。新莽時一度改稱敦德。東漢建立,竇融率河西歸服。由於北匈奴控制了西域,敦煌郡既擔負著防禦匈奴進攻的重任。

魏文帝曹丕即位以後,派兵消滅了河西的割據勢力,委派尹奉為敦煌太守。西晉時敦煌出現了索靖、索襲、宋纖、氾騰等一批名儒。前涼以這裡地處大漠之中,而置沙州,後來成為西涼國都。隋朝初期,敦煌分別被游牧民族突厥及吐谷渾佔據著。隋煬帝即位以後,出兵擊破吐谷渾,西突厥也被迫投降,重新控制敦煌,絲綢之路再度被打通。唐朝初年,平定河西,於敦煌置瓜州。

唐朝末年,為吐蕃佔領,後屬西夏。元滅西夏,復置沙州。明初改設沙州衛。正德年間,閉鎖嘉峪關,此地遂被廢棄。 清朝中期,對外擴張,復設敦煌縣。

1986 年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定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1987年撤縣設市,目前是甘肅省西部與新疆接壤的一座縣級市,隸屬於地級酒泉市。

敦煌位於古代中國通往西域、中亞和歐洲的交通要道——絲綢之路上,曾經擁有繁榮的商貿活動。境內有漢代所築的兩座長城關隘玉門關和陽關,均為軍事要塞,是漢唐王朝和西域的分界點。後人詩句「春風不度玉門關」、「西出陽關無故人」,以及古琴名曲「陽關三疊」等,都是指此處。今兩關及長城遺址尚存。附近還有懸泉置遺址,為漢晉時期的驛站遺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odock2012 的頭像
    modock2012

    MO的地圖室報告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