蛙學長的網誌看到一篇文章,談到民國60-69年出生的這一個世代,孔子說三十而立的年紀,現在都在社會上什麼位置?嶄露頭角嗎?還是看不到有誰在其專業領域能執一方之牛耳?

前一陣子看張子午的部落格,關於他的書:"直到路的盡頭",裡面提到一個版友的回應:「這些六年級中後段的男同學,到底都怎麼回事啊?」by 哈囉~ 馬凌諾斯基 

而就我不負責任帶有明顯主觀偏見的觀察,三十世代好像很多都跑出去(出國)騎腳踏車了啊~

以前的人或許也有想過,但是也很多僅止於想吧?不僅想,而且真正去實現的,在這5年內突然像大爆炸一般出現.(包括我)

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雲門舞集的流浪者計畫(三十歲的年齡限制)?胡榮華的著書(大約是三十世代愛作夢的國高中時)?陳守忠的旅行?vp的演講?練習曲的風行?

是什麼環境和機緣造成的能量,造成這麼多人出走到國外去騎車?義無反顧的,甚至成為一輩子的夢想?(這句話好像有誇飾的成分?大概我在自我批判吧...)

綜合以上幾個線索,讓我猜猜看...當三十世代國高中時,胡榮華剛從非洲回來,可能隱隱種下了種子,然後陳守忠和VP在2000年的旅行,三十世代剛進入社會或正在唸大學,價值觀正在建立中,也是逐漸脫離父母的時候,接著練習曲那句煽動人心的電影台詞:「有些事,現在不做,就一輩子不會做了」和及有魅力的螢幕語言,剛好在三十世代出社會開始賺錢,打滾了幾年之後,有了一點經濟基礎卻開始自我懷疑,或是剛脫離父母學校的束縛,正好處在GAP YEAR,不知道下一步要做什麼的時候,或不想那麼快進到社會系統(結婚,生子,工作一輩子)的時候,讓很多人心裡的火種就這樣被點燃了吧...「在這個moment,我感到要爆了~」

而根據鴨子小姐的觀察,"好像"裡面台北出身的人特別多.(我邊打這一句話的時候,心裡面一直在找反證,存疑求證啦!因為我也知道很多不是台北的啦)

是因為台北潮濕悶熱擁擠的特質,造成我們奮不顧身的,義無反顧的,想要離開這個潮濕悶熱擁擠厭煩的城市嗎?


不知道,存疑求證。

所以學長問起:民國60-69年出生的這一個世代,孔子說三十而立的年紀,現在都在社會上什麼位置?我會說,大概都在騎車吧:P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