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小徑故事
                                                                               
剛搬來的時候,我家後面還是一片空地,有兩戶三合院,和豬圈、竹林、樹及草地,
再遠一點就是新埔國中和台北縣立醫院。從我家到縣立醫院之間有一條泥巴小徑,
我爸媽總是騎腳踏車載著我們穿過這條小徑到縣立醫院玩,等到我跟我弟大一點,
我們就在縣立醫院裡的柏油路練腳踏車,然後傍晚一家人再騎著各自的腳踏車沿著
這條小徑回家。我媽也會利用小徑旁的野草,編織仙女棒給我們玩。在從我家要進入
小徑之前會經過一個四角涼亭和阿公雕像,一個阿公背著鋤頭帶著小孩的水泥雕像。
因為雕像基座寫了六個大字:「幸福模範社區」,以前我總是以為這個雕像是幸福里
的精神象徵,後來才知道那是農會送的。四角涼亭總是聚集很多小孩在那玩耍,也常
有人坐在那裡休息聊天。
                                                                               
小徑本身其實很荒涼,一邊是光泉牧場的「遺址」,長滿雜草的地及房舍聽我媽說我
們搬來以前還有養牛,但在我的記憶中那始終是個謎,只有門口斑駁的門牌和隱約的
動物糞便氣味可以勉強的證明以前這裡曾是個牧場。另外一邊是現在文德國小的校地,
那時只有樹,天空,雜草和別人棄置的雜物。記憶裡的小徑好長,可能是因為什麼都
沒有吧,小學的時候曾經用步測繪製我家附近的地圖,這條小徑,好長好長,在我的
方格紙上僅次於長到破紙而出的幸福路六十巷。因為用身體測量過,所以特別記得小
徑不是直線的,而是有點彎彎的。小徑的盡頭左邊是一個網球俱樂部,以前傍晚從縣
立醫院要回家的時候總是好奇高高的綠色圍欄裡面燈火通明的在做些什麼?偶爾我們
會在球場旁邊發現一些被打出來的網球,也可以從綠色塑膠布的隙縫中看見有人在裡面
活動。
                                                                               
從我家的後陽台是可以看見小徑的,我媽總是在洗衣服的時候從後陽台眺望小徑的盡頭,
紀錄310公車經過的時間。在我的印象裡,離我們家最近的縣立醫院站是一個象徵,一個
離開這裡到別的地方的象徵。那個時候我家沒有車,我們也都很小,所以我媽總是精細掌握
                                                                               
時間,在家務之餘利用這樣的交通資源到台北去辦事,也帶我和我弟到台北的各個文教機
構去瀏覽。我們到公車站總是走這條小徑,如果走到小徑盡頭公車正好從我們面前開過,追
                                                                               
趕上去還來得及,我們就在小徑的盡頭上車。
                                                                               
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小徑漸漸地變了。一片荒蕪的空地變成了國小的校舍及花園,讓
我度過了四年的時光。網球俱樂部也成為了國小的一部份,拆除圍牆就地變成學生的運動
場。牧場遺址變成了加油站和變電所,及一小塊的停車場。小徑本身被重新規劃成一條筆
直的柏油路,種了新的行道樹,漆上了道路標線及停車格,有時會成為計程車司機聚集的
地方,有時也會在行道樹下看到幽會的情侶以及野貓野狗,也會有清道夫來清掃路面的落
葉垃圾及各種殘留物。而且現在,由於蓋了新的大樓,從我家也無法直接看見小徑了。所
以有一段時間無法把這裡跟記憶中的小徑連結起來,雖然國中上學一定會經過,高中上學
也要從這裡走到公車站,現在每天到台北上學騎機車都一定會經過,也常常帶狗來這裡散
步,但是如果不注意,是不會想到這就是記憶中那條,荒涼的小徑。
                                                                               
我的故事說完了,如果你是住在這附近的人,或看完這件作品有什麼感覺或想法,請用下
面的筆在左邊的壓克力板上寫下來與我分享。也歡迎上網留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