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多-桃園-台北
 

回國。是的我們要回去了。
 

經過一連串的搭機轉車,我們在當天下午三點就回到了睽違的台北家中,跟第一天到日本一樣帶有一點超現實的味道。
 

雖然嚮往日本的精緻的一部分,但是我們有我們要回去的地方。旅行是生活的一部分,但當旅行變成生活時,旅行就不成立了。
 

因為旅行,讓我們可以「生活在他方」,但是如果變成「在他方生活」,情況就完全不一樣了。
 

如果本來是用來逃避現實生活的旅行一但便成了生活方式,那會變成什麼景況?
(遊牧嚮往農耕的安定,農耕卻又嚮往遊牧的豪邁

曾經聽說過「旅行是生活的延伸」,或許因為這樣,所以在國內會看古蹟、美術館的我到國外還是被這些東西吸引,而大可就是被各種生活良品、藥妝、服飾等吸引,而這也影響到我們的行程計畫。
 

現在在他方生活過的我還是會說「旅行是生活的延伸」,但是看到的生活似乎又比原來的更深入,因為有了比較組。然後就會把旅行途中遇到的氣氛或感動,實際用在自己原先的軌道上。
(比如我的木製碗筷,旅行書…) 

旅行豐富我們原來的生活。但是又不能等於原來的生活,如果旅行本身變成常態,一種生活方式的話,旅行就喪失「離開」自己原來日常生活的意義了。
 

或許是因為一個旅行者總是不斷的在離開,於是學會了疏離,唯有這樣才能將傷害減到最小。但是也學會了珍惜,因為以後或許不再遇見。
 

所以想要在一個地方待久一點,因為不忍離去。
 

如果要我選想
long stay的地方的話,我會選由布院,因為有山有水風景秀麗,人文景觀又豐富,傳統民居俯拾即是,又有許多有趣的小店,還有各種美術館。雖然發展觀光但是不失小山村的質樸。還記得從由布院返回博多那天,看到博多迎面而來的水泥樓房和立體交錯的道路設施,舉目所見黑壓壓的一片水泥的顏色,像極了科幻片裡的末日都市。雖然有霓虹燈的粉飾,但還是令我在心中三聲嘆息。 

腳踏車旅行可以像這樣悠閒,不被行程表催趕,想走就走。想停就停嗎?目前好像只有看到石田裕輔是這樣的旅行者,至少大部分我看過的旅行者都有行程上的壓力,可能來自簽證、經費,或是工作場所上的現實(假期長短)。
 

而腳踏車移動速度又不是很快,所以想要優游騎又不想有時間壓力的最好做法就是不要把行程排太緊,這樣才會享受,而不是痛苦。
 

會寫這樣的文字表示我已經慢慢脫離逞兇鬥狠的騎乘,畢竟健康要顧,女朋友更要顧。
 

這次自助旅行的成功,讓我對出國騎乘有了很大的信心,所以回國後曾向大可提出關於「一年二千五百公里」的計畫,利用暑假分別造訪世界上的路徑。
 

但是回國後左膝痠痛的隱憂隨著騎乘次數的增加而明顯,讓我漸漸改變態度,我再不小心使用我的雙腳的話-比如突然的加速,或一下騎太難的路線。以後就沒得玩了。
 

所以還是要小心一點比較好,畢竟小心駛得萬年船。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