沖繩-勝連城跡-海中道路-伊計島-沖繩 66.6km

原定五點三十起床,卻因手機忘記設成日本時間,最後被女王陛下給踢了起來。

吃完早餐後出門,陽光已經相當炙熱。也才不過七點左右。





旅行的意義是什麼?精確來說,騎單車旅行的意義是什麼?

16號縣道接10號縣道,並會經過一座世界遺產「勝連城跡」。因為這是在地圖上得到的最短路徑,卻沒想到要翻越一座又一座的丘陵。而在這兩線道上往來車輛也出乎意料的多,可能這是海岸要通往城區的捷徑吧?翻越山嶺的路程又讓人覺得像是在台灣,非常相似的植被、丘陵地形、蜿蜒的山路,一樣的邊坡鞏固技術,有的時候真的會讓自己以為自己是在馬祖,或是台灣某個丘陵的小路上。





我們在勝連城跡停留,檢查大可車子發出的聲響。原來是踏板和懸在坐墊下方的鋼絲鎖搞鬼。爬上勝連城,天很藍海很綠,由藍到綠之間的層次相當豐富。陽光的強力放送導致東方海面一片波光瀲豔。遠眺來時的道路,大可直抱怨回程時要走「底下那條靠海的,又平又直的路」。以後才會注意到,「只要是城跡,就是在山頭上」的道理。這裡有個四等三角點,長的跟台灣山頭上的三角點一模一樣,這也難怪,因為台灣山頭上的三角點幾乎都是日本人設的嘛。而台灣最早的科學化土地測量也是從日本人開始。這個四等三角點往東還可以遠眺海中道路、平安座島、伊計島。但是因為天氣熱的關係,大可的活動力明顯降低很多。還好經過這裡,路就大致是下坡了。









海中道路很棒!旁邊(左側)的沙灘更棒!水面平靜無波、沙灘坡度平緩、乾淨無暇,加上晴朗陽光的好天氣,讓人很想下去玩水!可是為什麼沒看到其他遊客在這裡呢?









 

從海中道路進入平安座島,經過去濱比嘉島的濱比嘉大橋頭後,是一連串的海堤壁畫。前半段是政府邀請中小學生繪製的主題壁畫,表現方式單純可愛,也不乏有技巧純熟的作品,內容有夢想、比賽得勝、全國制覇、環保、愛護地球、保護海洋生態、一同維護沖繩美之海、悠遊海底世界、和海洋生物作好朋友
...後半段則是只要有堤防就會存在的塗鴉,不同於前半段規劃好的繪圖大小及主題,塗鴉通常是野性肆恣,宣洩自己的想法和慾望、破壞慾、表現慾、自我的無限擴張和破壞(或許可以說自我的無限擴張就是對體制的一種破壞)。書寫自己的名字或標語、具有侵略性的占滿整個牆面、表現技法張牙舞爪,卻深具視覺張力。或許這就是塗鴉吸引人之處。當我們不用緊張於「整潔維護」這一檔事的時候,或許這些塗鴉正顯現了人性最底層那些難以馴服的願望。

(很可惜拍攝的作品隨著一次記憶卡操作失誤而消失了)

經過了「沖繩石油基地」大型的儲油槽,進入宮城島、伊計島,串聯這幾座小島的是兩線道的小路,蜿蜒在岸邊山腰上,加上兩旁的植被和海景,一度讓我以為自己是在台東還是蘭嶼騎車哩,而自己一直使用中文跟身邊的人交談,不注意還會忘記是在國外。不過島與島之間潮間帶淺水域的顏色真是完美,台灣真的就只有東部可以與其媲美吧?



不少遊客、老美大老遠開車攜家帶眷的來伊計島來收費的伊計海灘玩,卻很少人在海中道路旁的免費海灘玩。我們在伊計海灘入口前休息約半小時後,前往一公里外的伊計島飯店繞一圈,算是抵達了一個端點。

回程經過海中道路遇到大退潮,大可自然又是下去進行她最喜歡的「潮間帶遊獵」啦!





 







接下來就往回走海岸路回沖繩市。(要進沖繩市還是要翻小山啦,而且又不幸選到一條翻到稜線上的路
...

--

為什麼太陽這麼大還要騎車?坐車不是比較舒服嗎?以前不曾浮現的問題,都因為有旅伴而逐一浮現出來。

因為騎車有其趣味之處吧。

必須老實承認,今天上下起伏,加上酷熱的天氣,騎車真的很辛苦。旁邊的機車騎士呼嘯而過,或是開著房車吹著冷氣三五成群的度假遊人也的確映照了這種「慘況」。

那為什麼還要騎車?

有時候只是一種莫名的堅持吧。

--

與人
24小時相處需要學習。要如何有適當的反應去傳達自己的感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