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 客家新聞: http://www.hakka.gov.tw/fp.asp?xItem=27232&ctNode=1143
【2009.8.6經濟日報╱伊娃兒.撒布、林婉翎】


從30歲那年展開行動人生,共三次單車遠征,每次出發,都時間以「年」計,行程「萬公里」算,台灣單車環遊世界「始祖」胡榮華的藍駝江山萬里行,一路騎來,沒有陣容浩大的鐵騎車隊相隨,都是一人孤軍奮戰。 

現為藍駝旅遊戶外用品中心負責人的胡榮華,花了十年心血構築屬於自己的行動人生。但他說,外人總難想像,小時候的他學習遲緩、不會走路,被誤診為小兒麻痺,愛孫心切的奶奶,還用香刺激他的腳部肌肉,初出社會時,歷經兩次壓傷腳的工作傷害,身體留下許多疤痕。 

立志騎單車壯遊世界,是他不願向命運低頭。他笑稱自己很宿命觀,從出生就注定是個失敗者,從來就不是一個受命運之神眷顧的幸運兒,幸好,骨子裡流著客家人的血脈、遺傳祖先不服輸的「硬頸精神」,遇困難時,才能一路過關斬將。 

胡榮華把硬頸精神發揮徹底,「成功是留給有準備的人。」他說,遇困難時,沒有突破捷徑,唯有不斷自我要求,步步克服。 

逐夢踏實,抵達夢想的旅程,刻骨銘心,也挑戰重重。當他騎到非洲時,遇到回教齋戒月,足足一個月無法進食,飢腸轆轆;騎在沙哈拉沙漠南緣時,已精疲力竭,晚上準備搭帳篷休息時,他仍捏著嘴巴與大腿,要求自己:「明天要多騎一點」。 

堅持信念、鍥而不捨,成功就在不遠處。然而,擁抱夢想時,衝突不少,心中難免天人交戰。在旅途中,為不讓兒女情長中段旅途,他忍住思念,一通電話都不打給妻子。 

前半生孤軍作戰,完成夢想的他,體悟到施比受更有福的道理,後半生四處分享旅途中的所見所聞與人生體悟。 

時局、世道差,很多人回應,期盼如他能義無反顧追逐夢想,但就怕夢想無法與現實取得平衡,萬一失敗了,更是得不償失。胡榮華則鼓勵後輩,成功需仰賴日積月累努力,若受挫了,只是目前學識不足面對而已,別因此輕易妥協,一旦跨越心中的門檻,就已慢慢接近成功。 

他也引用google董事長施密特在美國賓州大學畢業典禮的致詞段落:「關掉電腦與手機,發現世界,沒有什麼事,比握著孫子的手,陪他學會走第一步重要。」鼓勵現代人別沉溺網路,走回真實世界,忙碌之餘,別忘探探身旁風景,找到人生最重要的事。 

就如他念高中的女兒現正荳蔻年華時,父女關係仍很好,還可用頭磨蹭女兒肚子,「人生最幸福樂事不過如此,想想我的成就也不差。」胡榮華笑說。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