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因是嘉航在火鍋會上問我
12/22要不要一起去騎車?家祥也寄信來問我,於是就在書信往返之間決定了我們這一次的挑戰路線:北47接北47-1O形路線。

兩次都是因為天氣因素而挑戰失敗的路線,今天再次挑戰,從深坑出發走
106縣道,再接106乙往石碇,就可以接上北47,八公里的緩升上北宜。向西行一段在北47-1路口的海倫咖啡休息,再沿北47-1下降回石碇,深坑午餐。

由於學長住宜蘭,所以他和耀文大哥要一大早開車從宜蘭經坪林再到深坑和我們會合。而我和大可則是快七點時從板橋出發,經過廢氣滿天的中永和市區、木柵,才能到深坑跟大家會合。結果沒想到由於紅綠燈和車輛超多,加上大可很不能習慣在台北的髒空氣中騎車,導致到深坑已經八點半了。

其實我從來沒有想到廢氣會造成困擾。因為以前騎車就一直是這樣了,久了也就視為常態。不過當騎車需要大量空氣時,呼吸道裡都是廢氣的感覺真的很差,而且會刺激喉嚨,乾澀,感覺鼻腔裡一定都是黑的,而我正把空氣中的灰塵當西瓜霜一點一點的吸入肺中
嚴重一點還會流眼淚,造成騎乘的困擾。

以前可以忍受大概是因為覺得,只要忍一忍就撐過去了,所以沒有放在心上。直到和大可一起騎車,才發現很多以前不曾注意到的狀況,比如齒輪比,比如髒空氣,比如騎乘時的舒適程度


八點深坑老街口大樹下。我是這樣跟大家約的。結果我自己八點半才到。家祥正在幫耀文大哥調車子的煞車、嘉航和我們揮手,婉莉、岳翰、智凱、蟑螂則已經等很久了,真是不好意思。

幫忙耀文大哥把煞車調好
(老婆大人的車),再檢查智凱的煞車,一切就緒後準備上路,目標石碇。

由於婉莉剛剛來的時候走的是景美溪南岸的文山路,所以我們就沿著這條路避開熱鬧擁擠的老街,再接回往石碇的
106縣道。

沒想到進入文山路,就看見一大群人馬從眼前呼嘯而過,從那紅色的蘋果裝車衣研判,應該就是鼎鼎有名的大蘋果單車隊才是。果不其然,有攝影師,補給車,很大的陣仗啊!

據說大蘋果是北部最大的社團,他們有句名言:「騎得快的人沒有朋友」。或許可以說明為什麼他們的人數以驚人的速度成長吧?



學長因為邊喝水邊換檔,一下子手部操作反應不及,緊急煞車而摔了一下,右大腿往前撞到把手,前輪框也歪了。十年前買的調輪框板手終於派上用場。學長和我研究出應該調一顆鋼絲頭,左右兩顆鋼絲頭也應該一起調往同一個方向才對(向左或向右調整)。之前好像有在書上看到操作方式,結果學長自己想出來的規則剛好跟書一樣,真是太厲害了!



智凱的鐵老馬前變速器壞掉,後變速可以變一點點,所以是幾乎完全單速。但是我和學長把車弄好,再往前追趕大家時,卻一直看不見大家的蹤影。直到嘉航體力太多往回騎來找我們,還是再騎了一段路才看到智凱。

再次證明了「車的價值是人騎出來的」這句話,只是這樣真的很辛苦


出發前智凱就有反應他沒有合適的車,我本來想把我弟的津名魅
(10年前的Giant Boulder city)借他,另外再從南投扛兩台車上台北,但是這樣實在太辛苦了,就只好請智凱看能不能在台北借到車,結果智凱還是騎這台車就上了。

前變速壞掉、前煞車太鬆、後輪框變形會打到煞車,這樣的車都可以爬完連續八公里的上坡路,爬不動頂多下車牽一下,還有什麼車不能環島?



婉莉和岳翰大約是騎在隊伍中段,岳翰一直騎在婉莉身旁,沒有因為騎跑車就把婉莉狠狠海放,感覺真的很好。



大可和蟑螂幾乎一直在隊伍的最前面當探子馬,也證明了這種路對大可來說已是稀鬆平常,沒有太大的困難,也就是有獨當一面的能力了。



而我除了要幫大家拍照以外,幾乎都在後面慢慢騎,這樣感覺比較好。

十二點半到達北宜,這個路口有次送舊隔天早上文章學長帶脖子和我來拍過照。智凱非常有毅力的把最後一段騎完,加油的氣氛不輸上武嶺,就是有那種
Fu

往東騎行經過雲海國小,在此巧遇大可北大的朋友騎車上來。拍完紀念照後前進海倫咖啡休息。海倫咖啡已變成來往車友會停駐休息的地方,今天沿路看到很多單車騎士,真的超多的,「一台比一台炫」,就是最好的寫照。



學長看著地圖,跟大家說接下來想挑戰北
42,從坪林到雙溪,也就是「雙坪產業道路」,途經有名的漁光國小,闊瀨營地、童軍活動中心感覺是一條有趣的路線。我們這些人吃飽閒閒沒事,就喜歡找一些事情來「折磨」自己,大概是上輩子欠的吧XD





或許只是因為不想在單調的日常生活之中磨耗了自己的熱情,那把我們跟機器分開來的唯一界線,所以我們騎車。

最近常常想到盧貝松拍的「企業戰士」(我覺得片名翻得很爛,不過也不是第一次了 囧),內容是描述一群年輕人(酷跑族)因為不滿受到城市環境的束縛,
總是清晨相約在城市某處,以身體及一些器械的輔助快速的翻越一座座的高樓為樂。

我想那可能就是我在單車活動裡感受到的一種「超越」感吧?當我進入郊區,當我掙脫車陣、當我翻越一座又一座的高山,霎那間所有城市的束縛都困擾不了我,我挑戰了自己,我證明我自己可以做到,「
I can do it」,而不是別人、環境、及挫敗經驗明示或暗示我的「我不能(I can’t do it)」。不再宥於環境和舊的自己我認知的限制,我超越了舊的對自己的認知,而找到一個新的我,力量也從此不斷湧出。

我要證明「我很強」、「
I can do it」,而不是乞憐於別人的肯定。

自己對自己說:「我贏了。」不是雞毛蒜皮的計較,而是對自我認知的挑戰。

不諱言這是在規律的似公務員生活中感到的挫敗感的投射。學生時代有學生時代的挫敗感,騎單車真的可以幫人找回自信,在一圈一圈的踩踏之中,煩亂的思緒也有機會沉澱了下來,也可以在這裡面挑戰自我,更因為單車是要自己去踩才會動,在踩踏中也找到了主動積極的態度。

騎機車到學校和騎單車到學校上班就有這樣的不同。由於是要靠自己的力量才能移動到學校,所以精神總會特別好(主動積極),而騎機車上班由於只要轉轉油門,車子就會在我來不及反應前把我載到某個地方,精神就有點委靡。

重點在對於「不需要特別做什麼就可以這樣活著」的狀態感到不滿,感覺自己好像快變成行屍,所以要有一件事物可以投注自己的熱情,Make different ,讓自己不同。

沿著北47-1下降,前半段是新鋪好的柏油路,工人正在畫線呢!幾乎都腰繞,感覺也不會很陡,而且更小條車更少。從這裡逆騎也是個可行方案。

岳翰刺胎,大夥在路旁等他。和耀文大哥聊天,才知道他是室內設計師,輔大應美畢業的!劉文煒、劉其偉、楊恩生都曾經在輔大上過課,好久沒聊這種話題,像打開了記憶的盒子一般,一股熟悉感油然而生。





回程經過深坑,老街口人潮擁擠,本來不太想進去吃的,岳翰和蟑螂有事先回去,但是朋友實在很餓,加上食物的香味實在太誘人,所以最後還是把車安頓好,進去擁擠的老街找東西吃。

吃完東西,由於去福和橋岩場續攤,插花山社初岩,沒有回板橋休息,加上晚上要去南義北義(北大OB和伍元和老師合資的義大利麵店,在台北大學旁)找北大山社的朋友聚餐,慶蟑螂女友生日,所以一路上都在騎腳踏車,晚上十一點才回到家,結果回南投足足攤了一天,orz。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