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
Dr.
蕭建議我用卡踏以後,我就一直在尋找我的卡踏和卡鞋。

後來在網路上買了一對二手兩用卡踏
(NT.460),適合剛入門的我;又在逛台北RST單車休閒館時看到SHIMANO的涼鞋款卡鞋(簡稱卡涼鞋,NT.2600),對腳壓迫感較少。所以回台中就立刻把踏板裝上去,開始學習使用後腿肌肉鉤拉做迴轉。



卡踏裝在哪?當然是每天會接觸的通勤車晨曦號上面啦~(史上第一輛裝卡踏的通勤車??)

結果晚上在巷子試騎的時侯,幾次的入卡脫卡漸漸習慣,以為掌握了絕竅,得意忘形,小半徑迴轉沒有脫卡,等到車子因速度過慢快停下來時才想起來要脫卡,結果就造就了我此生當中第一次的零時速摔車,因為沒戴手套造成左手手掌輕微擦傷流血


心有餘悸的把車牽回住處,上樓去用碘酒處理傷口,然後勇敢的下樓騎車去藥局買紗布塊。

摔車的驚嚇在處理過傷口之後轉變成一種興奮,手上的傷口好像是一種野性的證明,讓我對再次跨騎躍躍欲試,但也夾雜著恐懼。

但是為了我的膝蓋,還是要練習。所以星期二就穿卡涼鞋去上日文課,下課後在校園裡來回練習,最後再從中山路繞一圈回住處。途中感覺壓力超大的,道路旁邊捉摸不定的行人,亂竄的機車,呼嘯的汽車都成為了我的壓力源,不知道甚麼時候要入卡,甚麼時候要脫卡。神經緊繃的注意狀況,就好像從頭開始學騎車一樣,戰戰兢兢,壓力相當大。

好不容易回住處,繼續進行參加教具比賽的
FLASH,因為想早點完工,不想在學校的空堂都被這件事占據,所以我從上禮拜開始幾乎都在熬夜,結果是星期三的狀況很差(頭昏),加上剛換上卡踏,所以只能選擇在家休息,沒辦法參加星期三的夜騎。(據說,那天有媒體來訪問café terry)

於是就這樣過了一個禮拜。

星期一的教學觀摩結束,及
FLASH已完成六成左右,壓力已減輕不少,又得以充足的睡眠,所以星期三可以出門。但因為腳傷及跟卡踏不熟,還是在觀望中。本來想從住處騎到店裡窩著喝咖啡看書,再騎回太平就足夠,但是店裡凝聚著出發的氣氛,及多次參加活動培養的熟悉感,導致我在當下跟著一個眼神、一聲吆喝就這樣一起出發了。 

循著經常騎的路線穿過市政路、環中路、虹陽橋、西屯路、東大路、科園路到達小杜拜水塔,在大隊人馬裡騎乘多了一份安全感,也請教身旁車友相關的問題,讓我可以慢慢熟習入卡脫卡的感覺,涼鞋款的卡踏還一度成為車友談論的焦點。



由於有卡踏,上坡可以讓腳盡量用拉的方式完成迴轉,對膝蓋壓迫因此減輕。感覺能更輕鬆的騎完。而有狀況時讓左腳先脫卡,保留右腳放在踏板上,感覺較為容易應變。(有錯還請指正,我覺得同時左右腳一起脫卡車子會晃。)但是缺點是右腳負擔就會變大。



行程在全員騎到都會公園入口時結束。遺憾的是,在下山途中,有位車友可能因為落鍊造成摔車,幸好有許多車友的幫忙,讓受傷的車友能得到及時的照顧及幫助,泰利也到場幫忙和關心,我也在一旁學習如何處理事情。

而我下山時也更為謹慎小心,不入卡,讓腳單純擱在踏板上滑下山就好。

希望每次活動都能平安順利。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