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我和女王的行李配置,基本上她是女王,我是挑夫;她是幕後,我是黑手。
所以只要是重的、大的、修車相關的、瑣碎的通通在我這裡,
而女王陛下只要攜帶衣服、保養品、和幫忙帶鍋組爐頭,以及很大的泡棉睡墊就好。
據說根據男女生肌肉比例,這是很公平的配置

由於這次裝了前掛袋,所以對於物品的配重會多加注意。
參考國內前人的遊記,似乎可以歸納出"重心放在後面,前面不要太重"的原則。
原因是前輪太重會使龍頭把手不易操作。
(應該可以用質量和慣性來理解?質量越大,我要改變物體運動方向所要對抗的慣性就越大)
這次裝載前掛袋的心得也是如此。

由於前輪掛載重量,所以轉彎弧度不可太大,否則會很不穩定,甚至倒車。
另外由於安裝位置較低,須注意不要碰到路邊人行道或護欄的緣石,否則有可能因撞擊的反彈使把手失控。
(為什麼要安裝較低的位置?因為知道把手太高的話轉彎會比較困難,而前掛袋的位置似乎理所當然的要越低越好?這邊的確沒有仔細的實驗,好像有看過相關討論,所以在這邊是我個人的推論)

所以前後四個掛袋空間,加上中背包共五個空間的配置原則是:
重的,大的放後面,輕的放前面。
常用的放左側,不常用的放右側。(因為我是從左邊下車)



以下是物品配置:

左前袋(輕、常用的)(書籍及醫藥)
書籍、地圖、資料夾、急救包、藥品。
*書籍和資料夾雖然有相當重量,但放在左前方的確比較容易拿取。
網袋充當垃圾袋用

右前袋(輕、不常用的)(衣物及盥洗)
所有換洗衣物(也才帶一套半)、車褲、袖套、頭巾、襯衫、風雨衣、毛巾、盥洗用具。
網袋放了壓扁的水袋

左後袋(重、常用的)(食物及電器)
主袋(食物)
存糧(如麵條、湯包、味增...)、行進糧(餅乾、糖果)
後袋(食物)
早餐用穀粉、奶粉、巧克力粉。這個長條狀空間也可放置備用水跟飲料。
側袋(電器)
車前後燈、頭燈、備用電池、相機電池及充電器、手機(當鬧鐘用)、航跡記錄器(這次根本沒拿出來用)

右後袋(重、不常用的)(工具及備品)
主袋(車輛備品)
備用外胎(兩車各1)、內胎(兩車各2)、輕便型攜車袋X2、雨褲、食物。
後袋
彈性運用。可放備用水或潤滑油。
側袋
工具組、束緊帶、彈簧繩、背包套、PVC膠帶、塑膠繩

*食物主要放左後袋,工具主要放右後袋。
但右後袋還有空間,就會拿來放多出來的存糧。
由於食物是會消耗的,所以後方的兩個掛袋不是時常都是裝滿的狀態。其實有很多時候它們是半滿的。
所以其實沒有因為露營而裝存糧的需求時,前方兩個掛袋的內容是可以通通塞到後面去的

中背包(露營用具)
兩顆睡袋、一頂兩人帳。
*兩人帳的內外帳折疊放背包裡,營柱放背包側袋比較好打包。

腰包(要用生命保護的東西)
護照、錢包、相機、指北針、小計算機
*其實有想過到底要不要帶腰包,因為目標實在太大太明顯了...
後來就想說,集中放在一個地方,代表只要集中防守一個地方,也是有它的優點。
不過為了分散風險,有些東西還是會放在別處...

車手袋的思考
曾經有想過要不要裝車手袋。快拆式車手袋的好處是穩固,安裝又簡便。但我嫌快拆座有點重量。
此行看女王陛下愉快的從裝在把手的小袋子拿糖果餅乾出來吃,也可以放置簡單的地圖摺頁,讓我思考買車手袋的必要性。
最好是可以防水的,相機和地圖也可以放在這裡...因為這是最好拿取的位置,下車就把它拆走就好了...
而且跨國旅行者尼可拉斯也有裝...
一時間覺得它的便利性遠大於快拆座的沉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