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車環球,開創華人探險新紀錄    陳守忠  
■文/練美雪 圖片提供/陳守忠
原文載自:http://www.1988newidea.com.tw/198/content.html

26歲,他成功登頂西歐最高峰——4,807公尺的白朗峰;29歲,他在尼泊爾藍塘山區以4,900公尺打破國人飛行傘起飛高度紀錄;30歲,再度於尼泊爾聖母峰以5,350公尺刷新國人飛行傘起飛高度紀錄,並創下國人單車高山騎乘高度5,545公尺紀錄,此行也使他成為第一個以單車騎抵聖母峰基地營的國人;31歲,完成踏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單車踏騎挑戰;36歲,他用400天的時間,從台灣出發,騎經香港、大陸、巴基斯坦、尼泊爾、泰國、巴林、埃及、以色列、賽浦路斯、希臘、義大利、聖馬利諾、奧地利、德國、法國、盧森堡、比利時、荷蘭、美國等20個國家地區,總計20,000公里路程,完成單車環球壯舉,是台灣在胡榮華單車環球之後的第二人。

■文/練美雪 圖片提供/陳守忠   

愛玩是家風,探險性格來自遺傳 

這些不計名利的探險活動一件一件好像階梯一樣,一階一階地累積他的能量、實力與威信,將他送上單車環球之路……

陳守忠的爸爸,年輕的福建青年陳松霖是個徵糧官。徵糧官在當時是個大肥缺,下鄉徵糧時往往前後十幾人簇擁保護,走到哪都有人爭著請客、搶著奉承。但年輕官員對此感到厭膩,一年多便請辭。只因為聽說「台灣的香蕉很好吃」,便邀約幾位同好,搭了船要到台灣一遊,鄉親們還在碼頭盛大歡送……


「台灣的香蕉很好吃」
搭船一渡落地生根


船程第一天,他們就遇到了颱風。巨風將他們吹到廈門,幾個年輕人因為怕就這樣回去「會被笑死」,於是便留在船上等,幾天沒東西吃也摸摸鼻子忍下來,最後是陳松霖到朋友處賒了一包米,餓了幾天的年輕人吃了頓飽飯後,繼續往台灣航來。

由於有親戚在台灣當老師,杭州商校畢業的陳松霖便被介紹到小學當起老師。「豪爽,好相處!」陳守忠這麼形容自己的父親,「常常幾個朋友聚在一起,閒時喝點小酒,放假便吆喝到台灣南南北北到處走走看看……」如果你是陳守忠的朋友一定忍不住想笑,因為這形容的分明就是他自己嘛!據他說,「愛玩」是他們家的家風,雖然不像他這樣狂熱,哥哥姐姐以及弟弟在學生時代也都是玩社團玩得很瘋狂盡興的人。
爸爸喜歡旅遊,1973年,小學五年級的陳守忠才11歲,便跟著爸爸騎機車環島。爸爸騎機車載著媽媽,爸爸好友騎另輛機車載陳守忠跟弟弟,趁著寒假環台灣島,到外縣市看老朋友,大夥聚聚聊聊。如此父親,難怪子女們天生愛往外跑。「好像我們家天生就有冒險、探險的基因。」除了爸爸來台灣,陳守忠的祖父以及伯父,也離開家鄉前往泰緬尋求發展。

如此都不死
這就是我此生的使命


很容易就以為陳守忠是鄉下長大的孩子,其實他不是。他長在高雄市區,可是他喜歡山,像許多孩子一樣,看著遠遠的青色山頭,好奇著「山裡面有什麼」。多數小孩想想就算了,可他真的找到機會就往山裡去。跟家人搭公車去過壽山後,小學三年級的他自己找時間,一個人從家裡走到壽山再走回家,來回兩個小時。去幹嘛?「沒有幹嘛耶!覺得自己有能力走到那裡就很高興。」

從小如此,高中時會加入登山社也就不難理解。初生之犢不畏虎,他跟高中同好們登山時往往是「有山就爬,沒路就開」,傻呼呼的行動中初露他酷好披荊斬棘的開創者性格。這期間他曾兩度與死神擦身:一次是回頭等待隊友檢視車況的瞬間躲過崩裂而下的落石,另一次是掉落山谷之際隊友及時伸出手將他拉住。他並不因此而對野外探險卻步,反倒以這兩件事來確定:如此都不死,這就是我此生的使命了吧!

雖然擔任小學老師的父親對他的管教態度幾近放任,但陳守忠的功課還算不錯,為將來做準備似的,史地尤其強。他就讀崗山農工時,與同學一起策畫單車環島,在風氣未開的年代裡,這個計畫遭到同學的取笑;可是等到他們成功歸來,變成英雄人物的滋味也更教他難以忘懷。

高中畢業後,陳守忠考進中壢南亞讀二專,他加入童軍團,出色表現讓他得以出任羅浮童軍團團長。

健行、登山、飛行傘、單車環球
「憨不嚨咚」一步步實現夢想

他廣泛接觸各式戶外活動,從健行、登山、飛行傘到單車環球。自然而然的,成為一位全方位的探險者。

登頂白朗峰首先讓他名噪一時,這座歐洲最高峰的攀登難度之高,讓自嘲「憨不嚨咚」的他初次體會到「登山真的會死人」,從此對戶外探險的計畫更加謹慎;但隨之而來的讚譽卻也讓他一度迷失,他發覺自己變了樣子,對人對事充滿傲氣,在還沒有人提醒之前,他重新調整自己的心態。

當時由於台灣戶外探險風氣未開,政府部門對此也不重視,海外探險於個人而言可說是慘重的「勞民傷財」。陳守忠在實踐一件接著一件的海外探險時,對此頗有感慨,但他強調心態的調整很重要,既然環境如此,便要自己想辦法克服。如果要等到有人贊助才實現夢想,那夢想早就消損掉了;再者,千萬不要抱持著「我此趟探險回來一定名利雙收」的想法啟程,因為探險是一回事,與名利無干,也不見得會帶來名利。

因此,他自費登白朗峰之後,無論是高山踏踩或是破飛行傘紀錄,他全都是自掏腰包,自己想辦法籌錢,只有在西藏騎單車那一趟,由飛狼狼主(飛狼露營旅遊用品公司負責人)徐鴻煥贊助了一件防風衣。但這些不計名利的探險活動一件一件好像階梯一樣,一階一階地累積他的能量、實力與威信。1999年,這些力量的匯集讓他踏上了單車環球之路,在艱辛的400天之後,榮耀歸來,台灣在胡榮華單車環球15年之後,終於後繼有人。

對於自己的成就,陳守忠感念著許多人,雖然單車環球所得到的贊助不多,但他認為他所享受到的眾人的幫助與祝福是「公資源」,不能獨享之後不思回饋,於是他不僅在幕後幫忙鐵馬家庭黃進寶一家許多忙,還努力提攜後進,希望打開台灣海外探險的風氣,更希望單車環球傳承不要間斷。

五分鐘的考慮,登上白朗峰 

他的眼界大開,確切了解了何謂「山外有山」。在發現台灣之外廣闊的戶外探險世界的同時,他也建立起面對每一項挑戰,都要做足充分準備的習慣。

陳守忠26歲的某一天,師傅級的登山前輩問他:「要不要去登白朗峰?」

「白朗峰在哪裡?」未曾出過國的陳守忠問。

「要花多少錢?」這是陳守忠的第二個問題。

在知道了白朗峰是西歐最高峰,花費約十萬元之後,陳守忠考慮了五分鐘,然後開心地說:「好。」

三人結繩隊,首度體會到「登山會死人」

這五分鐘,陳守忠決定要辭職,並且算算自己存下來的錢大約就是十萬塊。辭了工作,將所有積蓄砸下去登白朗峰,這份學費看似昂貴其實十分值得,因為這一趟「他山之行」教給他許多事,是待在國內當一輩子山友也學不來的。

藝高人膽大,陳守忠從不認為登山有什麼了不起的危險,白朗峰高4,807公尺,2,000公尺便是雪線,這種登山環境是陳守忠從未遇過的,他與另二名隊友組成了結繩隊,必須合力通過大自然形成的重重阻礙,天然雪橋十分危險,一人通過時得由結繩隊的另二人在一邊守住,萬一不小心掉落,或是雪橋剛好崩坍(大自然總是喜歡突然來這麼一下),繩子兩端的人可以即時救援,結繩隊是三人一命的共同體,一個人的不小心,可能導致三個人喪失性命。

由於初次出國登山,吃東西的習慣尚未調整過來,總覺得沒吃到米飯就沒有力氣。當他們一行人在白朗峰上的山莊過夜,將在山下預煮好的白飯拿出來加熱時,吸引了也準備攻頂的英國人過來圍觀,一方面對中國人的米飯好奇,再方面也對他們近20公斤的重裝備感到驚訝!後來陳守忠才知道,英國人行囊中輕巧的乾糧、餅乾、巧克力,熱量遠高於「重裝備」的中國米飯。

錯過攻頂安全時機,學會預測路線的登山訣竅

由於是第一次出國登山,事先準備不足,等高線及路線圖都沒有,攻頂前一晚,陳守忠特意問了英國人幾點要出發,英國人說:「天亮就走。」誰知凌晨一點多,山莊「乒乒砰砰」收拾東西的聲音四起,睡眼矇矓中陳守忠發現時間才凌晨一點,於是很放心地倒頭繼續睡,直到山莊的人搖醒他,跟他說全山莊的人都走光了,他們三人跳起來才發現大事不妙。

收拾好裝備出發時已經四點,溫度漸升,山路變得更加難走,路況不似二個小時前英國人出發時那般穩定,前人腳步雖留有些殘跡,但此時颳起大風雪,如此低頭追索,一旦錯失腳印,他們可能會在一片白茫茫之中迷途。陳守忠在此時忽然覺醒,他抬起頭來往山頂看去,預測英國人可能的攻頂路線之後,再對照地上幾近不見的足跡,很篤定地往山頂攻去。

山頂風光當然美不勝收,攻頂的快意卻無法細細品味。他們走在寬只一公尺的稜線上兩腳發軟,因為在風雪之中,稜線兩旁即是陡峭懸崖,通過稜線的心情無異於走鋼索。

白朗峰歸來,他明白何以在外國人眼中,高3,952的玉山只是健行路線,因為一路上都有步道,也不會有嚴重的高山反應,大自然並不為難登山者;他了解到面對迥異的自然環境,「台灣經驗」其實太過有限,不足以應付所有可能的狀況。

此時他的眼界大開,確切了解了何謂「山外有山」。在發現台灣之外廣闊的戶外探險世界的同時,他也建立起面對每一項挑戰,都要做足充分準備的習慣

二破紀錄的飛行傘傳奇

接觸飛行傘起源於陳守忠對國外探險家的研究,他發現許多國外的探險家都是全方位發展,不像國內探險家只專注於某一項長才;此外,每次登山到頂,他總是會產生一個天真的念頭:如果可以從這裡飛下去,該有多好!

就這樣,他開始接觸飛行傘,但受限於國內山形複雜,適合起降飛行傘之地並不多。於是,他在他鍾愛的國家尼泊爾找到了飛行傘的樂園。

為了不重蹈登白朗峰時因不熟悉環境而屢陷險境的覆轍,他在尼泊爾先進行健行活動,熟悉了自然環境之後,才開始嘗試飛行傘以及單車踏騎。

第一次破飛行傘起飛紀錄之前,有個十分戲劇性的轉折。他的單車已經先一步運往山區,但他所等的飛機卻因為天候因素連續幾天都取消起飛;由於擔心簽證過期,陳守忠當機立斷,決定以健行走完原訂搭機的路程。由於體能狀況頗佳加上星夜兼程,原該走七天的時間縮短為四天四夜。樂觀的陳守忠說:「這樣剛好暖身,調整體力。」

由於是健行上山,「步步高升」使身體充分地適應了高山環境,第二天在4,000公尺由「喜馬拉亞救難協會」醫師進行身體檢查時,醫師得知他們一天內即由3,500公尺登上此處,搖頭說這樣快速上山“no good”,但他的體能狀況卻意外的好。

隔天,他登上4,700公尺準備要進行飛行傘飛行活動,因為風向不對,試了幾次都失敗。最後一次,風向對了,確定可以起飛時,他心裡卻有股不對勁的感覺,於是決定放棄不飛了。卸下裝備時才發現在多次試飛過程中,他的兩個腳環早已鬆脫,如果剛剛飛出去了,後果不堪設想。

這些危險並不影響他戶外探險的興致,他說:「戶外活動本來就會有危險,到危險的地方就要想辦法避險。」

才一年,他又騎腳踏車到聖母峰營地,創下國人單車踏騎高度紀錄5,545公尺,也在此行,他「順便」從5,350公尺飛下,再破了自己保持的飛行傘起飛高度紀錄。

騎上聖母峰營地,踏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 

沙漠、雪地、酷暑、酷寒,無止盡的上坡,失去速度感的荒漠,持中華民國護照受到的莫名刁難,落後地區居民的覬覦眼神,無水、無食物、無歇腳地……單車環球400天,除了辛苦還是辛苦!

國小五年級,因為月考成績優秀,載他環島的伯伯送他一輛腳踏車,「那是一種可以脫離父母、自己掌握方向的感覺。」憑著記憶,他就這麼騎到了遠處親戚家。「我覺得腳踏車就是我的腳,帶我走到更遠的地方,讓我的視野更延伸、擴大。」那時誰也沒有想到,小男孩長大之後,竟然可以騎著腳踏車繞地球走一圈。

都是因為日本人!

陳守忠去登山,在尼泊爾加德滿都朋友處看到了一張照片,照片中單車騎士留影背景是聖母峰營地。以他多年「翻山越嶺」的經驗推斷:「那麼高!怎麼可能騎上去?一定是連推帶扛,拍照擺擺樣子罷了!」沒想到日後他在澳洲製作的旅遊節目中看到這段真實紀錄,日本小伙子得意的笑讓他很激動:「人家都有辦法做到了!我們也可以!」

在陳守忠眼中,對戶外探險者而言,西藏是最惡劣的環境,自然環境極糟,生活補給也十分困難。但那一股不服輸的毅力,讓他一踏板一踏板地踩上去,也在聖母峰營地拍了張得意的照片。他是第一個做到這件事的台灣人!

也是因為日本人。「在那幾年,雖然心裡已經有騎車環球的夢想,但因為考慮到體力、精神、時間和經費,以及其他種種的問題,總是無法真正下定決心。」1997 年,他先在台灣遇到了一位以單車環球為愛滋兒童募款的加拿大騎士,念頭稍動了一下;而後有一位日本探險家河野兵士來台,他向陳守忠提出了一個疑惑:日本已有上百人完成單車環球之行,為什麼台灣在1978年胡榮華單車環球之後,就再也沒有第二個人了?這個疑惑讓陳守忠大受刺激,「捨我其誰」壯心大起,於是開始策畫行程,擬定了20,000公里20個國家地區的單車環球路線,將多年夢想付諸行動。

環球單車行
除了辛苦還是辛苦


來自人文的刁難與自然的威逼,讓多少單車愛好者對單車環球望而生畏,胡榮華之後台灣有整整十五年的時間無人敢踏上征程自有其理。辛苦是預期得到的,過程中也確實驚險處處︰沙漠、雪地、酷暑、酷寒,無止盡的上坡,失去速度感的荒漠,持中華民國護照受到的莫名刁難,落後地區居民的覬覦眼神,無水、無食物、無歇腳地,破胎是家常便飯,天天上演的戲碼是體能的考驗與對前方路線的疑慮,還有還有,急性A型肝炎也來湊上一腳,狠狠把他踹倒三個月,摔跤與腹瀉這種時常上演的戲碼就別提了。

「除了辛苦,還是辛苦。」單車環球400天,他常常這樣總結。這話說得簡單而實在。此程許多路況不佳,粵北107國道是一路的碎玻璃,得繃緊神經否則便要破胎;從鄧州到內鄉巧遇下雨天的312國道正在修補,無路可繞的情形下,還得邊推車邊清車輪以及煞車夾器上的泥巴才能前行;約旦的wadi(意為河谷、窪地)下坡路段固然讓人暢快奔馳,但隨著海拔高度從1,200公尺直落到350公尺,陳守忠心裡叫苦連天,因為下坡之後隨之而來的就是艱難的爬坡,「在天氣悶熱的豔陽高照中,流不盡的汗水,蜿蜒的陡坡山路,加上一大群揮之不去的蒼蠅,又煩又累。約旦乾燥荒涼的wadi,不同於絲路戈壁灘,是另一種炎熱荒涼的地形環境,宛如進入火熱的地獄中……」他的手記如此寫著。

住宿以及食物問題也是一籮筐的艱辛,前不著村、後不著店的情形發生在南疆,天色已暗,逆風而行,踏板踩得艱苦,本想攔車找住房,無奈公路上久久不見卡車蹤影,只得在漆黑一片的戈壁灘進行夜騎;也曾經在公園露宿卻被當地警察以公園禁止露營為由驅離;就是在先進的美國,也因行經路段偏僻異常,時陷於無處可宿的窘境。出發前,他已將對食物的欲望降到最低,在有限的費用與提供環境下,餐餐都得考慮到均衡營養及足夠熱量以備漫長旅途的體力支用,美味就甭想了,有時都餓昏頭了,還找不到東西吃呢!

標示錯誤的地圖讓陳守忠吃了不少苦頭,但讓他神經緊張的另一個來源是人。尤其是在古文明國家——中國大陸、印度、埃及,他百般不願意進城,一身裝備引來的目光就造成行進困難,還得時時提防偷竊者,漫天要價的食物與旅店也讓人生氣。在約旦,他還曾經被卡車上的小孩丟石頭哩,氣得他卯起勁追車!

但人的熱情卻也帶來最大的安慰。偶爾共行的單車旅行者,相遇瞬間彼此惺惺相惜、互相關照,異國熱情的人民一句「你需要什麼幫忙嗎?」減輕了遊子漂泊之感,海外僑胞盡心的招待與幫忙讓他難以忘懷,這些人與人之間的故事輕淡而深刻,陳守忠以「幸福」來形容。

大自然的禮物
辛苦之後才能體會的暢然快意


浪跡天涯的辛苦之外自有快意。他到大陸襄陽,寫了這樣的手記:「黃昏時分,洗去一身風塵,閒坐在襄陽古城北側的漢江畔;夕照、斜陽、石牆、城門、古樓,對映著漢水江上的滾滾浪潮,宛如進入時空隧道間,那段戰鼓飛鳴、戰馬奔騰、天下英雄群起,各自叱吒風雲的年代,讓人不自覺沉醉在歷史的腳步中……」

還有來自大自然的驚喜禮物。在粵北「筋疲力盡,埋頭騎上坡頂」時並未見期待中的下坡,反倒出現地圖未標示的一汪綠潭,正不知身在何處之時,見到公路旁指標知道是南水水庫。「此時天空雲層密布,匆匆而來的陣雨,卻能洗去一身的悶熱。雨中的山中世界,更是自然青翠,與靜臥在青山綠水旁的瑤族山寨黑頂部落屋,對映成一個宛如世外桃源的天地;突然驚見山居美景,讓人暫且忘了上坡征程的艱苦,帶著清涼沉澱的心情,用心體會田園悠然的生活意境。」
此外,在巴基斯坦蘇士特意外發現了所收集的旅遊資料中未提及的雄壯美景:「沿著罕薩河穿越喀喇崑崙山脈而下,兩旁是六、七千公尺的高山雪峰,山高水長,氣勢磅礡;公路沿著峽谷峰迴路轉,每次轉彎就是不同的驚奇,讓人震懾在眼前這片山水之間,驚歎大自然的雄偉美景。」

這些說不盡的辛苦與快樂,夠他一生好好回味了。

推動2006兩岸單車環球
鼓勵年輕一代騎出去

怎麼也想不到,陳守忠現在在桃園「渴望園區」賣咖啡,咖啡還煮得相當好喝呢!

但他的心仍在探險世界,除了寫作旅遊書供後進參考之外,他所成立的「中華民國單車協會」也持續在推動相關活動。今年,他多次帶領同好前往他環球時所經的福地洞天騎單車;而花去他大半心思的則是「2006年兩岸單車環球」的大計畫。

他與山河探險協會會長徐海鵬在大陸培植一位22歲年輕人金永剛,希望經由兩岸的齊心努力,完成兩岸單車環球之舉。台灣方面呢?很可惜的狀況是「有夢想的很多,真正實踐者尚無」,陳守忠笑著說:「先不要預設台灣年輕人無心,畢竟要付出的心血很多,找不到贊助商的話,自費去環球也不無可能,這對台灣年輕人來說,也許苦了點,但也不要那麼沒信心啦!還有時間,等等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