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旦連續假期,原本要去玉山圓峰渡假的,卻因為晚了一天申請,原本要申請的山屋人數都已經遠遠超過上限,只得另謀計畫。
()

因為交通因素,太南邊北邊的山自己開車太累,或是包車去比較方便的山都被刪除,比如武陵四秀、雪山
(要開車跨越武嶺、思源啞口)、北大武山(太南邊)。剩下就是南投的山了。既然玉山已經沒有機會,於是目標就轉向非國家公園的路線上。

而南投的山,自然以新中橫沿線為首選,因為大可的學校就在山腳下。所以郡大和西巒大山很自然的列為候選名單。

本來有考慮騎單車上郡大林道,但是由於前週才甘哪貴一樣在台北騎了十幾個小時的車,而且考慮隊員可能騎不上郡大林道,所以就調整成去爬西巒大山。

同樣也由於前一周回南投的時間太過倉促,沒有時間準備過夜的裝備和糧食,所以原來打算悠閒兩天的行程,變成一日單攻,種下日後疲累的因子。

注:申請日前一個月開放網路申請入園。我們本欲申請
12/30以後的山屋,卻僅因為晚了一天在11/31上網申請,大部分的住宿點都已經超出人數上限。

***

凌晨四點,勤奮好青年如我一聽到鬧鐘叫,完全不需要被踢出被窩就主動起來,在黑暗中開始收東西,並且催促大可起床。

(
以上情節純屬□□,如有雷同純屬巧合)

今年
(目前為止)最冷寒流的吹拂下,三個人兩台車就這麼在月黑風高又寒冷又起霧又想睡得要死的夜晚,茫然的開上了人倫林道,茫然的撐到15k。由於再過去的路況實在很糟,路面高低落差達三十公分,宗良跑車化低底盤的小白開過去肯定肚破腸流,為了避免我們把爬山的力氣拿來撿腸子,所以我們只好委曲宗良當貨物,坐在小紅後面,由小紅繼續挺進到登山口。

林務局的管理員大叔為了讓我們暖身,很好心的讓我們多按幾次對講機的門鈴,然後讓我們親自跑上去管理員室拿鎖匙下來開柵欄,這樣一來我一點都不想睡了,而且
high的跟鬼一樣。沒辦法,這麼冷的天氣就是很好睡。

七點三十分,我們終於抵達登山口並出發。什麼?居然開了三小時的車?沒辦法,因為實在太想睡,因為今年
(目前為止)最冷的寒流。全世界包括管理員養的狗都很想睡,這不能怪任何一個人,因為這是本能,就像任何熊都需要冬眠一樣。

元旦前的山徑看來很是熱鬧,在柵欄遇見一輛凌晨一點上來的遊覽車,還有登山口的三輛休旅車柴車,就可以知道現在山徑上一定是人山人海。

剛開始的和緩上坡路到後來才知道根本是個幌子。一路以悠閒速度前進,在樹林中和緩的路徑走起來很舒服。我們還在林中拍起了光影斑斕的肖像。但這地圖上看來只有五公里的路,只有來過的女王陛下才知道有多陡。



地圖遺忘在車上,學生遺忘在學校裡,過去就讓它過去,未來仍舊一直來,一直來。



專注於走路,時間過得很快。約十點二十到達第一瞭望台,問起是否要登頂?因為我們太晚進登山口,女王陛下定了下午一點的折返時間,如果一點還沒到山頂,就要立即折返。



其實最近漸漸有一個想法在心中形成,那就是用「路徑」的觀念來看待每一次的旅程,而不只有「攻山頭」或「一定要到達某處」。

「路徑」本身帶給我的樂趣其實已經很多,徜徉在山林裡攀爬、行走,體驗大自然給我們的一切,就已經很豐富了,不一定要上山頭。如果上山頭的代價很大,自己力有未逮,那就應該要捨棄。

攻上山頭只是整段體驗的一部分,攻上山頭的高峰經驗雖然很美好,但並不是絕對需要。

當環境不允許,領受大自然在這段路徑上給我們的體驗是否就已足夠?

有了這樣的體會,就會把「攻山頭」這樣的想法看開,而專注於體驗路徑的美好,就算不攻山頭也無所謂了。

不過今天是宗良生日,他決定給自己一個特別的生日禮物,所以他決定要攻山頭。



於是當我們離開第一瞭望台後,他幾乎就在前面用衝的,我和大可在後面都跟不上。但其實這樣是危險的,雖然路跡很明顯,但是因為他對路況不熟,所以迷途的可能性很大,如果發生事故又沒有人能互相照應。

其實我到後來,也有點沒力,爬山畢竟是全身運動,尤其是後來的不斷陡上,雖然是輕裝,但是覺得漸漸的走不動了。



在我被倒木撞到第n次頭以後,「咚」,我摸摸自已的頭,沒事,往前一看,原來是大可撞到了。她脫下圓盤帽下來查看,發現上面沾黏了樹的汁液,黏黏的讓她覺得很噁心,但是我開心的發現原來這就是松樹的汁液,散發著獨特的香味!胡琴拿來擦弦,增加弦的摩擦力的「松香」原來就是這種東西精製而成的!讓它在常溫下固化,然後再拿來擦琴弦!



很興奮的擦了一點在手上,不斷地嗅嗅聞聞,大可因為帽子上沾黏了噁心汁液而有點不快,而我卻因為發現了寶物而興奮著。

在陡上途中我們開始遇到許多更早就上來的山友要下山,都覺得我們太晚上去了。

陡上到一個
1T營地,一群山友正在煮東西吃,我還以為已經到了,卻不見三角點,也不見宗良和大可。正疑惑中,一位煮麵的大哥跟我說「賴老師」已經在前方十五至二十分鐘處了。我才知道這不是三角點,再繼續往前直追!

直到鑽出箭竹林,看到一幢水泥小屋,才看到它身後的三角點,而宗良已經躺在小屋裡休息一陣子了。



冷颼颼,先進小屋煮熱水,泡泡麵和奶茶,並且加很多紅糖。在山上就是要甜才對味。打開背包拼命吃東西,盡量攝取多一點熱量。雖然外面日頭高照,但是還是很冷,風吹了更冷。而且我莫名的十指發麻,可能是因為冷的關係吧?還是因為海拔較高?但是以前沒有這麼麻過,所以應該是冷的關係。偏偏又沒有把手套帶上來,所以只好不斷的搓著手想藉由摩擦減輕麻痺感。

三角點,對空標誌,瞭望台;晴朗的天空,冷冽的空氣。為了避免摸黑,拍完照就下山。





下山的速度速度很快,剛剛塞進胃的食物已經轉變成熱量支持著我的行進,而隨著高度的下降,氣溫不再那麼冰冷,而手指麻痺感也逐漸好轉


下坡,下坡。無止盡的下坡,陡坡接著是緩坡,膝蓋因為連續的下坡而開始不適,金色太陽,山區起霧,我們已經進入雲海裡,光線逐漸黯淡,就好像是燈的開關慢慢被轉到
off的位置一樣。雖然路跡很明顯,也很好走,但是光線還是不留情的逐漸黯淡下去。只得咬緊牙關顧不得膝腿的痠痛盡力向前衝。而光線終於在我們走到登山口前完全被轉到off了。



還好我跟大可有帶頭燈。沒有帶頭燈的宗良在下完陡坡後就已經在前面衝得不見人影了,後來知道他有在完全黑暗以前到達登山口。

比我們早許多時候就下山的兩隊還在登山口等落後的隊員,我們把登山鞋脫去換上輕便涼鞋,便趕緊下山回家休息了。

Time
0730 登山口 
1020 第一瞭望台 
1250 山頂(上山5h20m) 
1345 下山 
1750 登山口(下山4h5m) 

***後記*** 

一日單攻非常疲累。本來是想要輕鬆二日行的,卻因為來不及準備過夜裝備而濃縮成一日單攻。 結果下山後是一星期的腰腿痠痛。 

部落格也在照片放好以後,拖了好幾天遊記才出來。因為斷斷續續的寫,所以前後文氣不易連貫,真是傷腦筋。而且一次動輒兩千字,對作者和讀者可能都是負擔。下次可能要試試限制篇幅,比如一千字,去蕪存菁,或許比較剛好。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