選車順序:車架(材料)-角度-顏色-廠牌

前半段講解車的種類,
後半段重點在適身和騎乘技巧。
請恕我只記後半段。

旅行車要選剛性好的車架(堅固?),CrMo或鈦合金。
旅行車軸距會較長,可以減少傳到騎乘者身上的震動。

比賽用車頭管角和立管角會較垂直。
舒適考量則會較傾斜。一般三萬元內的成車多是舒適型車架。
較傾斜的立管角在騎乘時會用到較多的四頭肌力量。

簡單公式:
立管長度=胯下長度x0.65
再依個人騎乘情形做微調。
拇指球對準踏板中心(踩踏最大施力點),腿剛好伸直腳尖可以碰到地面。
(胯下長度=坐墊厚度+坐管+立管+曲柄長)

上管長度=立管長+2cm
合適的上管+龍頭長度應該讓人在騎乘時手臂及上半身為等腰三角形(?)
手臂要可以微彎,而不是完全打直(上管+龍頭太長)或背部過度彎曲(上管+龍頭太短)
上管長度應該參照騎乘者上半身長來制定:肩膀到尾椎長度。或是到"胲邊"

*在上管+龍頭長度一樣的情況下,龍頭長短對騎乘感的差異為何?

把手長度=肩膀寬+1.5~2cm (直把、小彎把)
有裝牛角者要把牛角佔用的寬度先減掉。

坐墊寬度應該要可以托住坐骨下方最突出的兩點。 我是100mm
利用矽膠椅墊測量坐骨下方兩點距離。
太軟的坐墊由於會變形,兩側受到壓力時坐墊中央會往上推擠壓迫到會陰部。

變速時機是右腳在下死點的時候。此時變速右腳順勢帶動變速器對變速器較好。

不論多好的變速器,會造成鍊條歪斜角度太大的齒輪搭配一定會磨到變速器,發出聲音。而且通常用大齒盤時是為了加速,配小飛輪;或是用小齒盤是為了爬坡,配大飛輪才比較合理。



相關連結:
http://tw.myblog.yahoo.com/t136scott/article?mid=5892&prev=5924&next=5888

http://tw.myblog.yahoo.com/asd7986/article?mid=2438&prev=2459&next=2427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