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08-07
中國時報
文/黃麗如

和6歲女兒一起出門旅行,讓中年爸爸陳守忠玩出不一樣的絲路之旅。

極限旅遊專家陳守忠是公認的旅行高手,他曾經騎著單車環遊世界400天、還曾把單車騎到海拔5千公尺的聖母峰基地營;陳守忠近年著迷水上運動,曾架著仿古帆船環台旅行,舉凡探險家做過的事情,他都做得差不多了。

在我眼中走遍大山大水、不斷在破紀錄的陳守忠卻意味深長地說:「去年和6歲的女兒騎了2100公里的絲路,讓我對旅行的看法完全改觀,旅行不應該只求速度和破紀錄。」

■放慢腳步才能看得更多

在女兒要準備上小學的去年夏天,陳守忠和妻子帶著6歲的女兒陳萱一起騎了1趟絲路,他說:「絲路我騎了很多次,自己騎的話,大概2個多禮拜就騎完了,可是這回是帶著6歲的女兒騎,心情和速度完全不一樣。」

因為要配合女兒的速度,他們每天前進的平均公里數約30到40公里之間,幾乎是陳守忠過去騎單車旅行時三分之一的速度。小朋友的需求和大人不同,會累、要休息、看到路邊的花、葡萄園會嚷嚷著要去玩,他表示,騎絲路那麼多回,因為女兒的緣故,第一次玩到絲路、感受到旅行的趣味。

陳守忠指出,自己騎單車旅行時,只在意晚上能不能抵達預定的住宿地、可否迅速完成旅程,感覺上一直在拚速度,就是一直騎一直騎,沿途的景觀都不想管,每天一騎上坐墊就只希望把今天的進度「趕完」。和小孩子一起旅行,才仔細的看沿途駱駝的樣子、才會跑到水溝裡和孩子一起納涼泡腳、才會好好的去欣賞小麥田與大麥田。

他說:「就像搭高鐵,因為速度快、風景是模糊的;可是和小孩子慢慢騎車,因為很慢,所以每個風景都很清楚,放慢了、才看得多。」

■小朋友的世界大不同

沒有太多知識背景的陳萱所見的風景都是靠直覺,不會像大人一樣會聯想到歷史地理背景和典故,像看到黃河時,陳萱就說:「好像奶茶喔!我要喝黃河奶茶。」對大人來說挾帶大量土石的黃河,在小朋友眼中竟是飲品。

陳守忠表示,當你把黃河想成奶茶,所有的風景都變得很童話,我們的絲路之旅其實是一趟西遊記,陳萱是孫悟空、他的綠色單車是小烏龜,當她看到莫高窟等大石窟時,驚覺自己在巨人國。

陳萱的想像力豐富了沿途的景觀,雖然陳萱每次看古蹟都昏昏欲睡、覺得無聊,但是她的觀察力總會看到大人沒看到的世界。陳守忠面對女兒對世界遺產的冷感也不以為意,他說:「她才6歲,本來就不會理解什麼遺產,我會給女兒畫筆,讓她在這些佛像、遺跡前寫生,一方面可以打發時間、另一方面可以畫下她看到的世界。」

■之前沒玩的 全都補回來

對陳守忠來說,帶家人一起上路要顧慮的事情很多,要注意安全、不要住太爛、不能過勞、要吃好一點,思考的角度不再是1個人,而是全家人。但也因為一同上路,他玩出之前沒玩到的絲路。

「我以前只會呆呆的沿著公路騎,經過沙漠也一直騎,不會停下來。可是陳萱看到沙漠超興奮,立刻停車衝到沙子裡頭玩,為了玩沙子,我們在一個地方待好久。」陳守忠興奮的說。同樣的景點,因為身邊不同的人而有了不同的滋味,而陳萱萬事皆好奇的態度,也讓陳守忠好好的見識路上的風景。

很多人認為陳守忠帶一個6歲小孩騎車闖絲路是一大壯舉,他卻客氣的說:「每天只騎40公里,這是大家都可以勝任的,40公里大概就是台北河濱公園到淡水的距離,一天一天慢慢騎、一定可以騎完。」

重點是,旅人想不想花那麼長的時間旅行、想不想長天數的和小朋友與家人相處;還是每次出門旅行,就急著趕快走景點、行程趕快結束、趕緊回到工作崗位。現代人的旅行,多只是拚景點、創紀錄、激增國家數量,至於旅途上的風景,不那麼重要。

我問陳萱:「還要不要騎絲路?」她說:「要啊!只要不要騎戈壁,戈壁真的好熱,會曬到著火,難怪有火焰山。」為了痛快的玩沙子,陳萱願意再騎一次2千公里的旅程,她的這趟單車遊記一一收錄在新書《2100公里的禮物-我6歲,我騎絲路》。

玩沙子?少有成人會把這個活動當作旅行的目的吧!(更多黃麗如的旅遊報導,請上http://blog.chinatimes.com/nomad)

--

板主曰:所以騎單車旅行,一不小心還是會太快,而且太累的時候也無心看風景,慎之,慎之。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modock2012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